9月6日金融一线消息,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谈及数据资产入表时指出,所有人都在喊数据共享,是想享受别人的数据,但所有人都想自己的数据能卖钱。这实际是有矛盾的。

“我们目前大家都在讲数据资产入表,可能想得太美好了,我看了很多大家说的,大多都是希望通过数据资产入表,能增大企业的资产规模,当然也可以说是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通过资产端的增加来降低资产负债率,城投公司可能动的是这个脑筋。还有更深一层的,可能希望通过数据资产入表以后,这个资产可以质押、获取贷款,那也就是增加融资,想得更美好。”刘晓春说。

刘晓春进一步指出,数据资产入表有几个技术性的问题:“如果这些数据本来就是买来的,现在的会计制度实际已经入表了,成本已经支出了。服务费、资料费还是无形资产,无非是在这些科目下是不是还要设一个所谓“数据资产”的问题。但这个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资产负债表没有变化。另外一个想法,我自己产生的数据能不能入表?如果也是根据成本投入进去的,那对资产负债表也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无非是科目。是不是把数据资产固化为相当于机器设备这一类的资产?那问题就来了,怎么折旧?因为现在哪怕是软件设计费,基本是当年摊销(当然,大一点的可以5年摊销),如果是数据资产,你怎么折旧?折旧以后,残值怎么弄?数据始终在那里的,没有什么折旧不折旧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另外,自己生产的数据入表,是自己估价来扩大资产负债表,让总资产增加,也带来一个问题,负债端怎么平衡?增加负债还是增加损益(增加权益或利润)?如果增加的是负债,意味着你实际是增加了你的杠杆,企业的经营可能是风险更大;如果增加的利润,实际你并没有这么多利润,你经营决策风险也是增加的。”

最后,刘晓春表示,数据资产入表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目的要搞清楚。刘晓春认为,数据资产入表,要解决的,一个是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是为了简单的美化资产负债表,甚至于可以更多地融资。如果不把这个目的搞清楚,简单的资产入表反而是我们要防止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