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净化市场环境并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今年以来,证监会及其各地分支机构针对内幕交易行为展开了密集且严厉的监管行动。截至目前,已正式发出63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75名自然人和1家法人单位,充分展现了监管层对内幕交易“零容忍”的坚定立场。

▲CFP

从监管部门近期公布的处罚案例可以看出,内幕信息传播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导致泄密外,微信、电话等即时通信手段也成为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点。这一现象揭示了内幕交易链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给监管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9月底,有市场人士在接受 《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内幕信息的传播渠道变得复杂多变,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惩治内幕交易不仅需要监管层持续发力,更需企业内部人员提高守法守规意识。

同学聚餐变成“泄密饭局”

一场重温友情的同学聚会,竟因为盛洋科技(603703.SH)董事长之子的不当言辞,演变成一起震惊市场的内幕交易丑闻。近日,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公布的处罚决定,揭露了这起涉及5人、罚没金额超过2300万元的内幕交易案件详情。

事情始于2020年9月,盛洋科技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叶某明获悉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交信集团”)的合作意向,随即与对方展开初步接洽。为了推进合作,叶某明亲自带领团队,包括时任董秘吴某婷及中天国富证券的赵某,于2020年10月25日前往交信集团上海办公地点,与交信集团相关高层进行了深入会谈,并就盛洋科技控制权变更、资产整合等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随着合作进程的加快,敏感的内幕信息在盛洋科技内部传递。2020年11月19日,吴某婷通过微信向叶某明之子、时任盛洋科技总经理兼董事的叶盛洋发送了详细的交易架构说明文件及收购人方案资料清单,这些资料涉及股东股权变动及后续业务合作计划,内容极具敏感性。

接下来一年里,盛洋科技与交信集团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进行准备。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一个饭局泄露了上述内幕信息。

2021年5月4日晚,叶盛洋在明知公司处于重大资产重组的敏感时期,仍与其高中同学单某、曹某和袁某杰聚餐,其间透露了盛洋科技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信息,并建议他们买入盛洋科技股票。之后,单某、曹某、袁某杰基于获取的内幕信息,陆续买入盛洋科技股票。叶盛洋知悉单某、袁某杰的买入行为,还曾与单某微信讨论账户开立、交易及收益情况等。

2021年10月29日,盛洋科技与交信集团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交信集团持有的北京中交100%股权。10月30日,盛洋科技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司于2021年11月1日起停牌,后于11月15日复牌。

盛洋科技复牌后,股价迎来大幅上涨,单某、曹某、袁某杰获利不菲。浙江证监局在深入调查后,依法对上述3人作出了严厉处罚:没收单某违法所得79.37万元,并处以158.73万元罚款;没收曹某违法所得44.62万元,并处以80万元罚款;没收袁某杰违法所得479.38万元,并处以958.77万元罚款。与此同时,叶盛洋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因违规建议他人内幕交易,被处以250万元罚款。

此外,浙江证监局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另一名涉案者——盛洋科技董事长司机徐某。经监管部门查明,徐某实际操控并使用以“唐某雯”和“周某娟”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进行盛洋科技股票的交易活动。此交易行为的决策完全由徐某个人主导,且账户组内资金的主要来源与最终流向均可追溯至徐某个人。

引人注目的是,在过往记录中,徐某账户组长期未有涉及盛洋科技股票的任何交易活动。然而,在内幕信息的敏感期内,即从2020年11月起,该账户组突然通过二级市场大量且持续单向买入盛洋科技股票,且此操作几乎占据了其全部交易行为,资金均为临时转入并几乎全额用于购买该股票,显示出极为强烈的买入意愿。对于这些明显异常的交易行为,徐某未能作出合理解释。基于以上事实,浙江证监局没收徐某违法所得113.83万元,并处以227.65万元罚款。

浙江证监局强调,盛洋科技收购北京中交的事项,在正式公告前属于证券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内幕信息。该信息自形成至公开期间,所有知情人员均负有严格的保密义务,不得泄露或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对于任何违反规定、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监管部门坚决予以依法严惩,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内幕交易复杂隐蔽

深入分析监管部门披露的内幕交易案件,不难发现“窝案”现象频现,内幕交易网络错综复杂。超过三成的案件呈现出显著的“窝案”特征,内幕信息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知情人及其广泛的社交圈,包括亲朋好友、同事,甚至日常接触的服务人员紧密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以民生控股内幕交易案为例,内幕信息从其董事长王宏处泄露,经过多层关系传递,最终传导至前下属、同学、业务伙伴及其亲属乃至红槿资本高管徐某晶,揭示了内幕交易链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并购重组领域作为资本市场的热点,同样成为内幕交易的重灾区。从冰山冷热到安信信托(已更名为“建元信托”),再到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的国际合作,一系列重大并购重组背后,内幕交易如影随形。特别是在安信信托内幕交易案中,郑仲鑫利用与该公司副总裁的密切关系,非法获取内幕信息并交易关联股票,还将内幕信息进一步泄露给他人,共同非法获利。

近日,资深市场观察人士薛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内幕信息的传播渠道愈发多样化,从面对面交流到即时通信,如微信、电话等,都成为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点,给监管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和挑战。

在涉及恒立油缸(已更名为“恒立液压”)和众信旅游的内幕交易案例中,频繁通话或微信联系成为泄露内幕信息的主要手段;而盛洋科技案则揭示了多人聚会、饭局等社交活动,同样可能成为内幕信息传递的敏感场合。

面对内幕交易的严峻形势,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仅加大了对内幕交易案件的查处力度,还通过定期发布行政执法情况综述等方式,向市场释放强烈监管信号,警示潜在的违法者。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证监会针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类案件共作出处罚决定45件,同比增长约10%;处罚责任主体达85人(家)次,同比增长约37%;罚没金额高达23亿余元,同比增长约9%。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了监管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的决心和成效。

公司治理漏洞与道德风险

在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舞弊与监管的角力从未停歇。尽管随着制度框架的不断加固与监管力度的显著提升,市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净化,但证券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内幕交易,仍如暗流涌动,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隐秘威胁。

近日,北京乾坤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国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幕交易是市场健康肌体上的顽固毒瘤,不仅扭曲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更在无形中重创了投资者的信任与利益。“饭局泄密”案不仅给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也深刻揭示了内幕交易背后深层次的公司治理漏洞与道德风险。

刘国文进一步剖析了内幕交易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是内幕交易频发的主要根源。尽管现代企业治理框架在形式上已普遍建立,但部分公司仍面临“形至而神不至”的困境,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董事会、监事会等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为内幕信息的非法泄露与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信息披露的滞后与失真,是内幕交易滋长的另一重要因素。企业未能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关键财务信息及重大事项,导致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加剧了市场被操纵的风险。

此外,合规意识的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法律法规的约束,合规文化建设滞后,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部分公司高管受利益驱使,不惜铤而走险,以牺牲公司和投资者利益为代价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信任基础。

面对内幕交易的严峻挑战,证监会已明确表态,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决策部署,将打击内幕交易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多措并举,构建更加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

薛伟认为,惩治内幕交易不仅需要监管层持续发力,更需企业内部人员提高守法守规意识。他呼吁,企业自身应深刻反思与觉醒,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将合法合规的理念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化合规意识与道德建设等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内幕交易的土壤,共同守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编审|王 婧责编|王 茜校对|张 波  张雪慧来源|《法人》杂志2024年10月总第248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